原标题:寻甸县用群众听得懂、记得牢、传得开的方式普法 打造民族地区普法新亮点
寻甸县是昆明市3个民族自治县之一,居住着25个民族群众,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4.06%。在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中,寻甸县立足民族地区群众法治观念较薄弱,学法用法氛围不浓的实际,在各民族群众聚居地区采取“双语”普法的方式开展普法宣传,让普法更贴近基层群众,让各民族群众听得懂、记得住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组建“双语”普法工作队
专业的队伍是扎实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的关键。基于此,寻甸县下发《关于组建“双语”普法工作队的通知》,由16名彝族、苗族党员干部组建县级彝语普法工作队和苗语普法工作队;在14个有各民族群众聚居村寨的乡镇(街道)组建“双语”普法工作小分队,小分队由56名乡镇(街道)、民族村寨干部组成,让普法队伍既专业又有力量。
县乡两级“双语”普法工作队负责对彝族、苗族等民族群众聚居村寨进行普法,采用群众听得懂、记得牢、传得开的方式,深入各民族村寨开展普法宣传。
消除与群众的“语言障碍”
为确保各民族群众聚居村寨普法宣传全覆盖,寻甸县结合各民族地区特点,灵活运用干部宣讲集中普、入户面对面普、民族节庆展示普等群众喜闻乐见、易于接受、理解得了的方式开展普法宣传,让普法宣传入脑入心。
该县组织县乡两级“双语”普法工作队深入全县各民族聚居村寨,开展“双语”集中宣讲。
宣讲围绕婚育涉法问题、婚姻家庭纠纷、禁止酒驾、防电信网络诈骗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展开。普法队员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案例,通过“以案释法”的方式开展普法,引导群众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,消除法律法规与各民族群众之间的“语言障碍”。
在开展宣讲的同时,普法队员还向各民族群众发放法治宣传手册、法律读本,现场提供法律咨询,解答群众的法律问题。
为群众提供“上门服务”
为解决部分村寨人员居住分散、群众忙于农活、无法参加集中宣讲等问题,县乡两级“双语”普法工作队利用群众闲暇时间,为群众提供普法“上门服务”。普法队员与群众“拉家常”,了解群众生产生活、处理矛盾纠纷中遇到的法律问题,并耐心给予解答。
普法队员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违法案例,告诉群众哪些行为是违法的,遇到问题要怎么处理。这种面对面、心贴心的普法方式,拉近了普法队员与群众之间的距离,了解了群众的法律需求,让普法更精准、更贴近群众需求。
各乡镇(街道)将普法宣传与民族节庆、民俗文化相结合,利用彝族“立秋节”“火把节”、苗族“花山节”等传统民族节庆日,采取集中会演等方式开展集中普法。
普法队员将法治理念、法律知识融入小品、山歌对唱、快板和诗歌朗诵等节目中,让群众在欣赏节目之余享受法治大餐,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法律知识、强化法治思想。
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,县乡两级“双语”普法工作队深入各民族群众聚居村寨开展普法宣讲、宣传192场次,进村入户开展面对面法治宣传11234户,为群众提供一对一法律咨询服务2222人次,覆盖民族群众3.6万余人。通过普法增强了民族地区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,让法治之花与民族团结之花在民族地区绽放。(段兴旺)